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益阳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部门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认真组织开展了2021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中共益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中共益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市委正处级工作机关,内设6个科室,下设1个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3名(行政编制17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4名,机关后勤编制2名),截至2021年底实有在编人员19名。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1年我办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424.87万元,上年结转7.39万元;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432.26万元。
1.基本支出情况
2021年我办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收入405.94万元,上年结转6.31万元。2021年我办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412.25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98.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91.0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4.97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7.94万元(办公设备购费)。
2.项目支出情况
2021年我办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收入18.93万元,上年结转1.08万元。2021年我办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20.01万元,运行维护经费支出20.01万元,主要是机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域名费用等支出。
3.“三公”经费情况
2021年初批复“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1.75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4.75万元、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7万元。通过采取统一接待、严控标准和陪同人员,规范公车管理等措施,2021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共计1.65万元,同比上年减少0.41万元,降幅19.9%。“三公”费用较预算节约10.1万元,节约比例为86.0 %。
4.一般商品服务支出压减情况
通过认真落实“过紧日子”思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控支出标准,严格财务审核,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2021年我办一般商品服务支出111.05万元,同比上年减少9.74万元,降幅8.1%,较好完成了一般性支出压减5%的目标。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无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委编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归口管理下,市委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配套办法为着力点,科学谋划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持续深化改革和优化管理,全力服务益阳高质量发展。开发区清理规范、监督检查、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等工作受到省委编办表扬,绩效考核为一类单位,成功创建国家节约型机关、市级无烟单位、市级模范职工之家,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平安单位,法治建设、安全生产、档案工作、禁毒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
1.着力规范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全市开发区管理机构由19家调整优化为12家,精简36.8%,实现了管理机构设置与国家和省开发区园区目录相一致;优化调整开发区内设机构,比清理规范前精简26.2%;规范设置开发区管理机构领导职数,比清理规范前精简14.9%;调剂充实开发区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比清理规范前增长52.3 %。
2.及时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高质量协调完成了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市县乡村振兴局转设。调整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文物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理顺城区城市防洪、排污排渍等工程管理职责调整,实现城市元素相对集中管理。组建市应急救援机动支队。指导县级各类媒体深度融合,支持市辖区比照县级模式设置融媒体中心。巩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厘清县直部门与乡镇(街道)管理和执法职责边界,重构县乡工作对接机制,规范乡镇执法协调配合机制。
3.统筹推进重点民生领域改革创新。配合市民服务中心和市民文化中心搬迁投入使用,强化市政务大厅指导服务中介超市的职责,健全市科技馆等场馆管理机构。助力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获批设立。完成益阳开放大学挂牌。服务指导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按“撤一设一”原则,支持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立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构。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双减”及校外培训监管机构。优化市委卫健工委工作机构和中医药发展服务机构等。
4.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落实机构限额设置、编制总量控制要求,守住底线红线。精心组织第二次全国机构编制核查,修改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10万余条。全面落实机构编制报告制度。指导赫山等5个区县(市)加强巡视巡察问题整改监督,累计销号率95.4%。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监督,通过督促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教师回归、清退在编不在岗或“吃空饷”人员、督促长期违规抽调借调教师返回教学岗位等方式,保证了专编专用、按要求达标。统筹调剂盘活各类编制800余名,用于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优势新兴产业链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等重点领域以及教育、医疗相关民生领域编制需求。从市本级编制总额内调剂一定数量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建立产业人才“编制池”,支持科研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有编进人,凡进必考”原则,规范审核年度用编计划,全年审核用编计划4000余名、落实军转干部和转业士官安置任务370余名。
5.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和优化服务。践行“三学三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狠抓业务学习,先后举办全市性机构编制系统专题业务培训6次,干部能力水平、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强化日常监管,修订完善15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机关服务效能得到新提升。全面推行网上申报办理用编核准和出入编登记,出台《网上办事服务指南》,在“提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速”。深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年共办理市直事业单位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227家。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有开支政策依据但无预算安排的支出,致使预算收入与支出不一致。比如我单位5名2021年退休干部和1名调离统筹地区干部职业年金记实资金共计25万余元,更新办公电脑共计8万余元,乡村振兴、联点社区帮扶等支出共计12万余元,在年初预算中未做专门的安排,均由单位在有限的运行经费中调剂解决。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和建议请求
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和可控性。近年来,我办工作任务不断加重、责任压力日益加大,除自身日常工作职责外,我办还需承担各类专项改革任务、开展机构编制核查、推广运行湖南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等多项工作,建议市财政局在经费方面给予我办适当支持。
九、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2021年我办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为优秀,拟通过市财政局指定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