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说,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预测,7月22日将发生日全食现象。这次日全食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观测观赏带来难得机遇。同时,由于日全食期间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会对交通运输、生产作业、通信安全、社会治安等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
通知要求,各级科技部门和科协组织要充分利用此次日全食为科普宣传提供的良好机会,组织相关专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天文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对日全食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说明,对相关防范知识进行宣传普及。
通知同时要求做好相关预案和应对准备。针对日全食发生期间因天空亮度骤暗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问题,请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完善相关预案,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通信、电力等部门和单位要及早做好安排部署,确保安全、畅通;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日全食发生时及时开启城市道路照明设备;医疗卫生部门要注意防范光线不足对医疗救治的不利影响;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监测,及时做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城市高空作业、建筑施工等作业单位要提前通知施工人员,并制订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质检、工商部门要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观测器材进行依法查处;公安部门要做好日全食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等问题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
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已将这次日全食观测作为旅游活动进行组织,有关地区和旅游部门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大量观测人员聚集情况,提前做出安排部署,切实做好游客数量、交通住宿和天文观测设施使用等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引导游客合理选择观测地点。要加强对观测活动的组织管理,制订合理的人群疏散等应急预案,妥善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发生拥堵、踩踏等事件。
通知还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此次日全食事件,切实加强值守应急,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妥善高效处置,最大程度降低和减轻日全食造成的不利影响。
被誉为本世纪最完美的一次日食将在7月22日上演。湖南省专业气象台高工邓晓春表示,22日全省以晴热天气为主,不会影响观看日食。湖南除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95%左右的日偏食外,常德的津市、澧县、石门,岳阳的华容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部分地区都可幸运地看到日全食,日全食出现在湖南北部的时间为上午9时18分至21分。湖南再现此景要等370年。
日全食澧县待最久
邓晓春表示,日全食将先从我省龙山县开始,自西向东,最后在华容出去。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而从“食既”到“生光”的时间,则为日全食的全食时段,全食阶段各地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略有差别,总体来看,偏北地区比南部地区看到的时间要更长,其中澧县最长,全食时间为5分09秒。
观看记得带长袖衣
“根据以往的观测经验,日全食可致当地气温下降10℃,甚至更多,观测者可带上一件长袖衣服,以防气温骤降。 ”邓晓春提醒,我省北部近期气温本身比较高,湿度大,气温下降幅度可能不会特别大,但气温肯定会下降,观测者最好带上一件长袖的衣服。在长沙观测日偏食,太阳只是被遮住了一部分,气温可能略有下降,不过不会太明显。
日食 观测步骤
提前30分钟戴日食眼镜体验黑暗
1. 每次使用日食眼镜前,请认真检查眼镜是否完好,若有损坏请立即停止使用。儿童务必在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使用。
2. 观看日食最长直视不宜超过3分钟,应在休息30秒以上后再继续观看。有眼科疾病等凡不宜观看日食的人群请不要使用日食眼镜。
3. 提前30分钟戴上日食眼镜,适应黑暗环境。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亮处走进暗室,起初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经过半小时后视觉才逐渐恢复正常,这叫做“暗适应”。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天空和大地在极短的时间里上演“夜幕降临”,千万别让“暗适应”毁了你的日全食大餐。
4. 牢记“两戴一摘”。即在偏食阶段戴上日食眼镜看,让双眼适应黑暗;在月亮完全挡住太阳后的全食阶段摘下日食眼镜,用肉眼看,约有4-5分钟;全食结束后应立即再戴上日食眼镜观看。